×会员登录

×会员注册

登录    |    注册    |    收藏
返回顶部
联系电话
0412-124124
返回首页 > 正文

隆盛庄古镇

发布日期: 2023-02-16 10:48:38  访问量:875

      乡镇概况 

隆盛庄镇位于内蒙古丰镇市东北部,东与兴和县相连,南与浑源泉窑乡、黑土台镇毗邻,西与南城区、红砂坝镇交界,北与察哈尔右翼前旗接壤。S24 兴和-巴拉贡 高速公路、X581县道、X574县道贯穿全镇。京包铁路穿镇而过,在镇内设新安庄站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南街,距市区40公里。镇辖区面积421.07平方公里,实耕地面积110928亩,其中水地3300亩。辖区内设1个社区,13个村委会,168个自然村(组),党员总数892人,23880人(2017),镇区常住人口8000多人。是丰镇市第二大人口聚集地。有汉、蒙、回、满12种民族。

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,42条小巷,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、古门阁、古寺庙,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(公元1831年),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现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、段家大院等,主骨保持完好,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,至今还保留有石雕、石门蹲、石栓马桩,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,砖雕、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,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。隆盛庄的传统文化丰富,"正月十五元宵日"、"三官社"、"民间社火"活动,二月二舞龙灯、耍旱船、四美庄"四脚龙舞"民间舞蹈,四月八(奶奶庙会),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,其中传统古庙会从清代延续至今,已经有200多年历史,已于2007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烽火台、摩崖石刻、回民义坟、缸房、芦家大院、丁四东西大店、东四合壁东洋大门楼、汉代墓葬九处古建筑、古遗址等九处古建筑已列为我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12年底,被国家住建部、文化部、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。2014年3月,隆盛庄镇被国家住建部、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。

  历史沿革

 隆盛庄镇坐落在黄旗海南岸,这里曾经是庙子沟新石器人类聚落生活过的地区,它孕育了远古文明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公园1396年),不断有晋人来耕种屯粮,乾隆十二年(公园1747年),被招垦种的农民来此定居,到乾隆三十二年已有大量移民垦荒在此设庄为建置之始,到了清嘉庆年间,隆盛庄各地工商农户聚集于此,各谋生业,已形成集镇规模,当时人们寓意兴隆昌盛,故取名"隆盛庄"。

 隆盛庄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已发展到鼎盛时期。内地因土地集中和人多地少等矛盾而造成无法生存的过剩人口,优其在晋西北一带由于自然环境恶劣,人民生活贫困,为了谋生而背井离乡,寻找新的耕地,沦为流民。在这种状况下,地广人稀的塞外蒙古便成为人们奔赴的地方。蒙古王公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,他们为利益所驱动,便大量招纳汉人,为其垦种。而清廷为了缓和内地人多地少的矛盾,最后不得不默认蒙地私垦现象,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"走西口"。由于内地汉人续迁,隆盛庄人口也开始大量增多,内地人来此从事农业、手工业和建筑行业,随之各种工商行社相继而生,钱庄、当铺、粮店、马车店、毛毯社、鲁班社、老君社,蒙商开的专做蒙古地区生意的也叫拉骆驼走草地等行社。因此这里成为了牲畜、皮毛、粮食的集散地,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。

    特色遗产

隆盛庄镇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南部所辖丰镇市,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。过去因隆盛庄的地理位置即接近察哈尔游牧区,也是蒙古到五台山的必经之处,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山进香的人从这里经过。隆盛庄便成为路人添置物品,落脚歇息、农畜产品交易的理想之地。隆盛庄辖地有汉、蒙、回、满12种民族。镇区内共有六条大街,42条小巷,镇内现在还保存有古店铺、古门阁、古寺庙,其中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(公元1831年),总面积45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。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南庙清代建设。修建于清嘉庆初年,树有碑文牌匾,雕梁画栋、威严壮观,室内壁画栩栩如生,色彩绚丽,贴金装饰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

城镇格局与街巷体系

隆盛庄镇区主街道有马桥街南街、马桥街北街、马桥街东街、马桥街西街,"十字街"中心是马桥街广场。后街的小南街、小北街为居民街,镇区域内共有六条大街,42条巷子,在隆盛庄兴盛时期,每条大街店铺鳞次栉比,且多数有较大的后院,用于作坊和居住,店铺和房屋呈现古建筑风格,各条小巷虽长短不一,但在人口众多时最短的巷子也有十余个院落,每院都有3-5户人家,每巷百余口人。最大的巷子有数十个院落,百户以上人家数百口人。巷口还建有大门,夜间关闭,且设有专人看护。

民居特色

隆盛庄民居以四合院为主,主要分布在四老财巷、大巷、聚财巷,民房装修不饰色彩,大量使用富有装饰效果的砖雕、木雕,成为隆盛庄传统民居和民间工艺的一大特色,还有保存较完整的院落有芦家大院、段家大院等,主骨保持完好,规模面积为7206平方米,至今还保留有石雕、石门蹲、石栓马桩,院内古建筑青砖筒瓦,砖雕、木雕古朴雅趣既展现着当时商人们的经济实力,又内蕴着传统的礼教与民俗风情。

商业文化

隆盛庄镇在历史上的繁荣主要源于商业贸易。从乾隆到嘉庆直至光绪年间商业发展到鼎盛时代,是当时由内地通往蒙古草原的重要交通枢纽,是晋商文化向草原文化过度的一个重要集镇。据史料记载,至光绪年间,隆盛庄已基本形成一个繁华集镇,商家字号盈街,"八大行"业领先,"六大街"巷纵横,四合院密集成网,众民族和谐相处。当时南街到北街有近2里之长的铺面,鳞次栉比,全是商号门市,前后两街南北向并列,仅挂有牌匾的商号就达3000余家,经商人口2万多人,行业涉及范围甚广,从粮食到牲畜,从皮毛到药材,从烟茶糖酒到绸布鲜果,应有尽有,各地商贾和手工业者云集隆盛庄,形成了百业兴旺、兴隆昌盛的繁荣景象。

寺庙文化

隆盛庄具有特色的古建筑主要有南庙、北庙、清真寺和回民义坟,现南庙、清真寺和回民义坟保存完好,北庙解放初期已毁。南庙初建于嘉庆年间,始为关帝庙,近代改作佛教活动场所,现保存较好,庙内碑文牌匾,雕梁画栋,很有特色。每年都吸引众多外地游客来此参观,在拉动当地经济创收上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;清真寺建于清道光十年(公元1831年),建筑既保持了回族(阿拉伯)风格,又有地方特色,布局合理,工艺精巧,并树有碑文、牌匾,画栋雕梁,威严壮观,亭门上悬牌匾一幅,碑文"开天古教、其尊无对",系绥远总督马福祥所作。隆盛庄清真寺现已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民俗文化

隆盛庄民间文化源远流长,活动内容丰富多彩,是承载隆盛庄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。民俗文化活动规模较大的有:"三官社"扭秧歌、"民间社火"、四美庄"四脚龙舞"民间舞蹈、四月八(奶奶庙会)、六月二十四传统古庙会等。隆盛庄食俗文化也颇具特色,有"上三元"干货系列行社传承下来的民间小吃特色月饼、蜜麻叶、回民油香等食品,这些都颇有名气。特别提起隆盛庄一年一度的六月二十四日庙会,这里也是乌兰察布市民间民俗活动典型的乡镇之一。据传说,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,边外大荒,六月将尽,滴水未下。于是,有人想起小黑龙战胜降灾于人间的白妖龙的故事,就把小黑龙诞生的六月二十四日,当作祭奠日,摆供烧香,进行祭奠。这年六月二十四日,祈雨达到了高潮。"八大行"客商,各界人士以及地方官吏都来参加祭祀活动。正巧,二十四日这天下,一场饱雨,百姓无不叹服,认为神龙显灵,降下喜雨。于是人们载歌载舞,欢庆神灵的保佑。六月二十四日的庙会也就一直延续下来。解放后,逐渐演变为"物资文化交流大会"。到目前,"六月廿四庙会"传统庙会、"上三元"干货加工技艺、"四脚龙舞"三项已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;"跑毛驴"、"五鬼闹判"、"民间社火"三项已列为乌兰察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人文与自然风光

隆盛庄镇是乌兰查布市现存最古老的古镇之一, 历史悠久,民俗文化浓烈,从清代庙宇到解放后礼堂,多种风格建筑荟萃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传统民俗文化节,吸引自治区及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前来参观。另外隆盛庄镇自然风光独特,一条西窑河蜿蜒穿过古镇西部,冲刷出大片平原。每到夏季,青草葱葱,蒲公英花开遍野,为古镇的西花园。 古镇东部高山巍峨,沟壑纵横,大片牧草花为大山穿上了紫色外衣。东山再往东是自然保护区,野生动物种类繁多,黄羊,山野鸡,野兔,山鹰以及各种蛇类最为常见。







相关阅读

热门推荐